倘若后人要撰写一部新的《温州港史》,刚刚过去的2014年或将称为温州大港时代“元年”。
这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
11月,我市首个国家级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
12月,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正式验收。乐清湾港区水陆域开放获批。随即,该港区一期工程正式开港运营。
这一年,在我们这座面海而生、因商而兴的城市,海港建设与口岸开放在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一新在调研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时强调,港口开发建设事关温州赶超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要深入研究港口与产业、港口与城市的关系,注重衔接配套,促进港产、港城、产城融合联动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则指出,温州的港口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温州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要抓住机遇把海港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身处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要叠加期,温州“大港时代”将如何从梦想照进现实?
千年之港成长之痛
温州港是一个千年之港。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温州就出现了原始港口的雏形。
温州港这些年始终在沿着自身轨迹向前发展。然而,若与临近的上海港、宁波港等横向比较,则差距不小。根据报道,2013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7.76亿吨,宁波港为4.96亿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去年率队来温调研时曾感喟道:若把“改革开放”拆成两个词,温州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远超“开放”,地处东南沿海,拥有港口优势,却没有开发好、发展好。
我市一家不愿具名的规上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外销全球各国,大多是从宁波、上海等港口出去,而很少直接从温州港出口,主要原因是沪甬等港口的国际航线多,选择空间大,虽然增加了从温州陆运到沪甬的物流成本,却大大节省了等候船期的时间成本,因此许多国外客户会指定“从大港走”。
作为温州港口岸投资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温州港集团对此也是“一肚子苦水”。该集团副总经理杨育孜告诉记者,温州港在此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缘于四大“短板”:一是缺少近远洋航线、航班密度不够;二是港口通航及集疏运条件较差;三是泊位等级低;四是缺乏临港产业,港口深入发展缺少支撑。
温州海关提供的一组数据恰能体现温州港口岸的成长之“痛”。2014年1至11月,温州企业(包括在全国各口岸进出口)进出口货运量为791.45万吨,其中,在温州口岸申报进出口货运量仅为69.2万吨,在宁波、上海、福建宁德口岸申报进出口的货运量则分别达到217.51万吨、53.4万吨和331.96万吨。
“目前温州港发展的确较为滞后,在支撑临港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市港航管理局局长黄定恩坦言。
港口开发开放之路
港兴则城兴。研究表明,港口的生产和经营每创造1元GDP,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创造5元的GDP;港口外贸集装箱每增长1万标箱,能拉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加1亿美元。
“口岸开放和港口建设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温州港此前发展之所以不快,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开放不足的限制。”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宣安说,“一个港口只有取得国际口岸开放资格,才能顺利承载国际贸易,港口的货物运输量才能成倍增加,港口投资的积极性随之大幅提升,进而迅速加快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条连锁的反应链。”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温州港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出台《关于加快温州国家重要枢纽港建设促进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由市府办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强力推动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报批工作。
经过逐一攻坚克难,我市相继拿到报批涉及的16个国家级单位的签署意见,闯过水陆域开放、港口定位、机构编制等29个“关”,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并通过验收,实现温州港口岸从瓯江时代到东海时代的历史性嬗变。
“口岸扩大开放以后,温州港发展的外部政策限制将不复存在,港口投资和配套设施建设有望全面加速,将有更好的条件去开辟国际航线和吸引航运企业,促进温州及周边地区进出口货物回流,加速‘温州大港’的崛起。”陈宣安表示,正式扩大开放,还将推动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改写温州企业进出口依赖外地口岸的历史,进一步提升温州城市地位,切实深化对台经贸合作。
伴随着一系列港口开发开放的探索与努力,走过改革开放“而立”之年的温州,已悄然开启一轮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之旅。
大港之梦美妙可期
通过国家验收后,作为温州港七大港区中率先实现口岸扩大开放的状元岙港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加快完善。目前,除状元岙港区A区2个5万吨级泊位(兼靠10万吨级)已投产外,化工码头1个5万吨级兼靠8万吨级泊位正在建设,A区另外3个采取分段建设的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专用集装箱泊位,也已于上月开工建设。
“如果说空港、海港口岸相继扩大开放是给温州经济插上腾飞的双翼,那么温州B保获批就是腾飞的跑道。”陈宣安如是道。
温州B保全称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我市首个国家级海关保税监管场所。
“保税物流中心具有特殊功能和政策优势,‘入中心退税’政策让我市企业货物出口到保税物流中心即视同离境,可快速办理退税;同时境外货物进入中心,可给予保税;中心的货物还可以在中心企业之间,中心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监管区域、场所之间自由转移和跨关区报关提取。”温州海关关长徐跃表示,这对客户(企业)来说节省了运输成本,增强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对港口来说则意味着航运、物流、加工、贸易的便利化和国际化,有利于做大进出口贸易,提升温州港的国际竞争力。
据介绍,该中心位于瓯江口新区灵霓半岛起步区东北角,目前相关建设和招商工作已启动。另据透露,温州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电子口岸信息化平台建设则已形成初步可行性方案。
根据市政府此前上报省政府的“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意见,“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全力推进状元岙、乐清湾、大小门岛三大核心港区建设,争取到2020年,深水泊位总数达30个以上,力争新增深水泊位10个以上。加快乐清湾铁路支线、乐清湾港区疏港公路、大门大桥等重大交通建设,构建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加大航线培育力度,进一步巩固至台湾集装箱航线,积极发展近、远洋集装箱国际航线。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温州正迎来崭新的“大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