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政府信息
温州党员干部克难攻坚促发展惠民生
日期:2015-12-14 05:43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姜巽林 字号:[ ]

  当许多“贴牌代工”企业面临转型阵痛之时,苍南天信仪表集团却让世界公认的“好品质”——“德国制造”甘为其代工。“走出去”、叫得响,天信靠什么?企业负责人指着车间出工表上一枚枚红色印记说,每当企业发展需要攻坚时,党员队伍总是最有力的先锋。

  天信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项指标位次前移,“六城联创”连获战果,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清零”百日攻坚节节推进……这些都说明了温州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化改革、爬坡过坎的重任面前,“精气神”不散、脚步不乱,敢于担当、勇于克难。

  克难攻坚在一线,实战就是“试金石”

  走过三十多年改革发展,温州站在了再树标杆的历史关口,要想成功跨越发展“深水期”,必须打好每场攻坚战。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针对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八大攻坚”行动,以重点工作突破推动全局工作,加快赶超发展。

  这一项项攻坚就是“试金石”,发动全市党员干部以实战亮实绩,争当破难的“排头兵”。用好“关键少数”,是市委引导全市干部精神状态的提纲挈领之举:下派919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各地后进落后村、重点扶贫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万名干部深入企业发展第一线,担任驻企服务员;在推进“双月”攻坚、“清零”行动中,要求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亲力亲为……

  领导干部带头模范,带动了广大党员争当先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

  今年8月,强台风“苏迪罗”给温州带来重大损失。灾害面前,全市有10641个基层党组织自觉担当现场抗台救灾重任,通过组建各类“党员突击队”、“党员救援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发动15.6万多名党员投入抗台抢险救灾,成为抗击强台风的中流砥柱。

  聚焦转型谋发展,凝聚干事“精气神”

  当前,温州转型发展任务繁重,需要全市上下拿出虎口夺食的决心和啃硬骨头的行动。

  “哪里有中心任务,哪里就有红色战斗堡垒”。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迅速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问题突出、矛盾尖锐的主战场,形成“重兵突进”的强大声势。在全市征迁“清零”行动中,瓯海区郭溪街道抽调75名党员骨干,组建12个“攻坚狮团”,连续奋战24天,提前1个月全面实现“清零”,为推进宁波路二期、市西向生态填埋场、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市域铁路S1线等重点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哪里有克难攻坚,哪里就是党员先锋的‘练兵场’”。在乐清消灭黑臭河、百日大清淤等专项整治活动中,出了个“治水政委”许永楠,巡河是他上班前、午休时、晚饭后、休息日的“标配”。正是他的执着和投入,带动了乐清十万民兵投身“治水仗”。

  一位位招商专员奔赴全国十个省市,打响“温商回归”的攻坚仗;一个个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小组,深入各地农村,化解信访矛盾、破解历史遗留难题、营造清风……放眼全市,正是许多“红色先锋”积极行动,推动了中心工作落实,加快了转型的步伐。

  党员双腿向“下”迈,干群关系向“上”走

  问计于民、科学决策,需要深入基层;预防风险、攻坚克难,更需要深入基层。

  近两年来,温州开展“红色细胞工程”建设,从党群联系的机制上解决“找官难”“挂空挡”,构建了连环结对“捆绑”制:市领导结对捆绑联县联部门,县领导联乡联项目、乡镇领导联村联社区、村干部联党员联片组、党员联户联群众,激活了基层27万多个党员干部“红色细胞”。

  不仅如此,市委在《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定下“硬杠”:全面落实市县乡党委书记“三个走遍”要求和农村党员干部“四必到、四必访”联系农户制度;组织千个机关部门单位挂钩联系千村;全面推行“微服私访、随机调研”制度……一系列举措与考核、保障机制,督促党员干部双腿向“下”迈,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干部走下去,实情摸上来,工作更有落脚点,促进了基层干部关系和党群关系改变。人们用一句话形容:党员做的事,大家看眼里,好党员说的话,百姓愿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