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底,温州获批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具体承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项目。根据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部署,我市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以“确权、赋权、活权”为主线,加快实现“产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基本构建了从农地到集体资产完整性、清晰化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体系和产权价值实现体系。让在土地上附结的要素更加活跃起来,以此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农村中曾经沉睡和禁锢的资产得到激活,最终使农民享受到改革所释放的巨大红利。
从今天开始,温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农村改革,温州探路”,以回顾探索、实践的过程,在一个节点上对过往的努力作一个总结,并探寻新的方向。敬请垂注!
乐清市北白象农民陈吉顺,用自家2间农房做抵押,从乐清农商银行贷到了80万元,用于钢材生意资金周转;苍南河底高村进行村经济合作社资产股权量化分配制度改革,到了年底,村民高先生上网晒出自己的年终红利——5000元现金和500元超市卡;龙湾区永兴街道萼芳村的中心大楼为期10年的租赁权,在温州市农村产权服务中心举行公开拍卖,以首年租金82万元被一竞拍者成功拍得……
这是发生在温州农村的几个片段,几年间,温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快了,村容村貌变好了,而更大的改变,还是发生在产权制度改革引申的变化中。 2011年11月,温州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与试验项目,成为全国18个试验区之一。几年来,我市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题,以“确权、赋权、活权”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加快实现“产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体系和产权价值实现体系的建设。
确权:明晰农民资产的边界
走进苍南灵溪镇桃湖村,农田里繁忙景象,让人嗅到了新兴农业的气息。小村全力推行土地流转引进台湾农业——天福生态园,园内分季节种植的花草吸引了众多游客。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天福生态园的游客数量单日最高达到2.4万人,全年旅游收入800多万元。
“桃湖村土地合作社成立以后,通过发挥桥梁作用,将土地集中整合,再规模流转给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土地流转也更加方便、快捷。”村干部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获取出租收益,而农业承包公司入驻后,农民还可帮业主打工,农民在一份土地上等于有了两份收入。而土地流转的顺畅,则得益于村里对二轮土地承包以来的耕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核实的“确权”。以“图解+实测”的办法,对承包地现状进行地块编号、图上标注、信息登记等,公示确认和登记造册,并绘制平面草图,村民拿着土地确权平面图“按图索骥”,参与土地流转的就变得明明白白。
土地经过测量确权,而非土地资产则通过股份制改革,也能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红本本。如龙湾区海城街道东门村全村600多户、2650多名村民通过“股改”,全部变身为“股东”;泰顺县司前镇司前村通过股改,成立村经济合作社与在外企业家“联姻”,970户村民将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股东。
目前全市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入册上图”的村社2552个(占50.53%),涉及农户71.99万户,面积96.76万亩(实测101.36万亩)。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改完成率达99.2%,量化集体净资产165亿元、持股社员680.9万人。
土地确权,农户对自己的土地不再“四肢不清,权属不明”,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通过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户),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实现对集体资产产权长久化、定量化享有。这些措施,让每个村民都明白自己手中掌握的资产分量。
赋权:掘出权能中的“黄金”
泰顺县上地村220个农户,以172亩土地经营权(新垦造地)入股跃顺农业开发公司,从事优质猕猴桃种植,合同约定销售收入按49:51比例分成,3年后产出每亩分红800元左右,是当地同等土地流转租金的4倍。
据市农办(农业局)统计,目前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28.5万亩,流转率达64.7%,土地规范流转后,采取适度的规模经营,而各地的民间智慧,又通过各种因地制宜的收益分配方式,挖掘土地经营权中所潜在的经济价值,让农户以经营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到目前,全市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4.1万亩、4.6万户,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181个。同时,我市还在2014年启动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永嘉县惠宝农庄,将已流转的200亩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向永嘉县恒升村镇银行贷款10万元;瑞安市塘渔村农户钱顺旺,将家庭承包的7.2亩农地经营权作抵押,拿到了瑞安农商银行3.5万元贷款。
在基本完成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基础上,我市积极推进股权赋权改革工作,探索权能显现新形式。有稳定经营收入的村社,逐渐从传统福利分配向实行按股分红转变,如鹿城区龙方村、瓯海区净水村人均年分红超过1万元,乐清市东街村人均年分红5000元左右。同时,乐清、苍南等地还通过试点股权交易流转、股权抵押贷款等形式,赋予股权更多的显性价值。
活权:让农村产权交易畅通规范
2014年,龙湾区永兴街道萼芳村物业使用权出租标的村委会大楼经营权,出租期限10年,成交价达800余万元,成为温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的第一例交易。相隔一年,由苍南金融超市服务有限公司承建的温州市农村产权服务中心苍南分中心(苍南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注册资本100万元,创下民资参与筹建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先河。
早在2013年,我市就组建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委员会,设立市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并明确其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基本功能。市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进入产权交易中心之前,不少农村产权交易分散进行,且多为口头约定,容易出现纠纷,农民利益很难得到保护,甚至有些村由村委会主任个人决定,出现过贪污现象。产权进场公开交易,既为交易双方提供了规范、便捷的市场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又通过监管让交易变得更规范,农村腐败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同时,我市出台了《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农村产权交易规则、转让拍卖办法及交易资金结算、经纪会员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开发具有供求信息发布和流程管理功能的农村产权交易网站。在此基础上,转让意向书、信息发布申请书、交易意向书和确认书等格式文书进一步得到规范,各类拍卖机构、评估机构、招投标代理机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及经纪人也纷纷进驻农村产权服务中心。
2014年,龙湾依托平台共完成农村产权交易318宗,其中物业类交易276宗、林权1宗、土地流转41宗,交易总额达1.0344亿元。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实现农村资源向资产化转变,将过去实现不了价值的资源进行变现。如今,苍南、永嘉、平阳三地选择了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形式,由3家民营企业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据统计,从2014年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共完成交易1896宗、金额13.09亿元,其中土地经营权813宗、面积11.89万亩、金额2.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1083宗、金额10.49亿元,根据对比显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租金收入通过平台公开交易后平均溢价18%,最高的上涨2.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