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政府信息
温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日期:2015-03-01 06:26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夏晶莹 字号:[ ]

温州的水陆环境治理让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杨冰杰 摄)

红日亭举办迎新春年终分岁酒,300多名困难群众免费享用了“慈善大餐”。 (苏巧将 摄)

  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州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一新在京领奖。

  “温州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走过了整整14年的艰辛历程。”市文明办主任邱小侠告诉记者,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城市综合性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开始,我市就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连续14年坚持不懈地推进创建工作。2002年、2005年两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10年,我市启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六城联创”。2011年,温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去年11月,中央文明办启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工作。据介绍,本届文明城市评选,中央文明办完善测评体系,简化测评内容,改进测评方法,加大市民评价权重,实行网上申报,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信力。此次测评依托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为主体,环保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住建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门专业人士组成综合测评组,对各省(区、市)择优推荐的参评城市(区)进行独立测评,严格依据国家统计局提交的测评成绩排序,形成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候选名单。

  消息传来,内外温州人都纷纷点赞。市民王念告诉记者:“温州创城成功,我相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会为之兴奋、自豪。我觉得通过这次创建,城市环境确实更靓丽整洁了,文明风尚、卫生习惯和健康理念等也渐渐融入百姓生活。”在京打拼了26年的温商王庆芳得知家乡获得殊荣,难掩高兴之情:“温州这几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一次回家都有新的感受,比如,从永嘉瓯北通往上塘的公路两旁,前几年见不到一棵树全是黄土,现在看看,树木都快要成林了。”

  感性的认识背后,是全市上下为创建付出的努力。外塑城市之“形”,全市近年来加大对城市道路、环卫设施、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白鹿洲公园、杨府山公园等48座城市公园、234个小游园、1300公里市域绿道;完成河道整治151.4公里,整治黑臭河394公里;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25.5公里,打通断头路46条。内铸城市之“神”,全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窗口服务行业、民企学校、社区农村广泛开展教育引领,依托“百姓大讲坛”“市民文明大讲坛”“大榕树讲坛”等道德公益论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文明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人人讲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14年的创建路上,温州涌现的“最美”现象,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色亮点。从“红日亭”到“微笑联盟”,流淌在城市里的慈善温暖,不断塑造着温州城市精神。目前,27名“温州好人”登上了“中国好人”榜,8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被评为浙江省道德模范和浙江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市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3000多支,志愿服务阵地1000余个,注册志愿者30多万人,传播并集聚着文明正能量。

  “创建永远在路上!”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夺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不是温州创建工作的终点,而是更高的新起点,“我们将立足于全民创建、全程创建和全域创建,着力于精细管理、道德建设、精神激发,努力推动温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迈进,推进‘文明城市’真正蜕变成为‘城市文明’。”

  此次大会上,瑞安市、乐清市获得第五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这意味着,两地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场券”。

  相关链接>>>

  我市多个村镇、单位2月28日同时受到表彰。

  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马屿镇、洞头县大门镇小荆村、平阳县万全镇栏杆桥村、苍南县金乡镇五一村、瑞安市陶山镇荣祥村。

  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部)、温州海关、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本部)、温州市公路管理局、国网洞头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