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突出问题导向讲好专题党课,紧扣主题开展学习研讨,认真查摆不严不实问题,并与深化整改、推动工作有机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取得明显成效。今刊登部分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以供各地各单位借鉴,确保专题教育始终高质量严要求地扎实推进。
乐清注重实干担当
以上率下严作风
今年以来,乐清市坚持以市四套班子领导为主体、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克难攻坚,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中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明显。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两个自觉”。乐清市委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专题教育的出发点,在学习查摆中强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先后召开3次常委会、4次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规党纪作为重点,反复联系正反典型,开展交流探讨学习。特别是以“五个深入”为途径,聚焦问题,即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查找修身、用权、律己不严的问题;深入基层一线,查找作风不实、工作决策脱离实际的问题;深入联系分管的工作,查找谋事创业不实、落实不够的问题;深入承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需要持续整改的问题;深入分析省委巡视组反馈的意见,查找社会关心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五个深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共查摆梳理162条“不严不实”问题。对查摆出的问题,采取“四具体两公开”的办法,即“明确具体问题、具体责任人、具体整改措施、具体完成时限;公开整改过程和整改结果”,在乐清日报、中国乐清网上以“亮进度晒成绩”形式进行公示。
坚持以上率下,践行“严实”作风。乐清市委把市四套班子领导作为专题教育的主体,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谋事创业、担当担责。特别是创新实施“两长制”,32名市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全部担任“五市六城”建设指挥长和“五水共治”工作督察长,挂钩联系135个重点工程项目、33条河道、215家企业、包干52个后进村、包案督查130个重点信访问题,每半月到点联系、每月到片协调、每双月会诊协商,牵头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在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严实”作风,在防台救灾、“三改一拆”、“五市六城”建设等主战场克难攻坚、实干争先,助推了乐清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1%,财政总收入、限上固定资产投资等8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居温州市第一,增幅绝大部分高于温州市平均水平,切实把“严实”要求转化成了发展成果。
坚持挺纪在前,打造“守纪担责有为”队伍。乐清市委坚持把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作为根本遵循,在专题教育中立规明矩、严抓实管,打造一支“讲党性、守规矩、敢担当”的干部队伍。严明规矩抓管理——研究出台《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明确提醒、函询和诫勉具体情形、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干部监督“五必谈、五必询、五必查”制度,加大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抽查核实。解决了积弊多年、群众反映强烈的“在编不在岗”问题,累计清理处置“在编不在岗”人员216人。能上能下促作为——围绕“工业经济”、“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等,实施“一线担当专题考察”,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在中心工作、重点工程、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担当意识、个人努力程度和贡献度,对其中表现优秀的12名干部,优先予以提拔使用或转任重要岗位。出台《提振干部精气神“五项问责”规定》,结合《乐清市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对年度考绩重点指标排名温州末位等五种情形,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问责和组织调整,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科(局)级领导干部8人。持续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检查10次;组织农村基层作风巡查组进驻36个村,巡查梳理各类问题121个,问责处理103人,立案364件,其中大要案15件,党政纪处理174人。
坚持固本强基,推进“双基”建设。乐清深入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对照《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做法》,逐条分析、逐条落实。着眼突出重点、不搞平均用力,乐清推进“重点百村建设”,选择区域位置重要村、经济发展特色村等六种类型102个村,集中时间、集中资源、集中攻坚,力求以百村建设的整体效应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着眼治本和长效,乐清构建村级组织运行“三法一公约”体系,在村党组织层面,全面实施“5·15”学习工作法;在村干部层面,实施村主职干部考绩法;在村级班子议事层面,落实“五议两公开一报备”工作法;在全体村民层面,推行“村民公约”。着眼明年村级组织换届,乐清扎实开展“四个看”活动,一看“听不听”,即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是否与镇街党(工)委保持一致,积极配合做好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二看“行不行”,即村级组织班子成员是否具备履行职责的素质和能力;三看“干不干”,即村干部是否将主要精力放在村级工作上,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四看“和不和”,即班子是否团结有力,“两委”是否协调一致。截至目前,共调整村干部56人,劝退除名参教信教等不合格党员37名,“红色帮带” 160名,选派“第一书记”81名,完成村民中心建设142个,为村级组织换届打牢扎实基础。
永嘉强化两担当
着力解决“不严不实”
永嘉县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强化纪律担当和责任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以推动中心工作的成果来检验专题教育成效。
纪律铁硬、规矩铁定,守纪律没例外。永嘉坚持用好正反典型两面镜子,把“三严三实”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的“标准配置”。以党章为尺,让大家量量长短——由县委书记带头,34名县处级领导、92个机关单位和18个镇街书记以讲专题党课开局起步,每人必须讲足2个课时,时间不足的要重来、火候不到的要“回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照党章列出问题清单,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共查摆归纳“不严不实”问题164条;每个党组织对每名党员进行“体检”,对理想信念弱化、党性观念不强的86名党员,关系迁转到党性教育支部进行再锻炼,敲打重塑。以典型作镜,让大家照照真伪——坚持学习先进典型见贤思齐、对照反面典型自省守正。专题学习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集中1天时间进行研讨发言;选取全国各地及永嘉查处的58个反面典型案例,先后4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起到“猛击一掌”的效果。以查处立威,让大家懂懂规矩——先后开展28次明查暗访活动,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相继处理责任人104名,立案查处公职人员违法违纪案件21起。
责任要担、事情要干,讲担当没选择。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共有12名“狮子型”干部得到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4名干部因“退却”而被降职或免职。直面巡视反馈问题敢亮剑——对今年省委第五巡视组反馈的巡视意见,县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开展八大整改行动,明确32项整改任务。近2个月的时间,多数问题均已整改到位。比如,2005年以来,全县共建了104个约300万平方米的村级安置房项目,上访频繁。7月,县里部署了村级安置房专项清理行动,29名干部奔赴各村剑指问题,横扫阻拦,仅半个月就化解了10年沉疴。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敢碰硬——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征地拆迁等工作,往往推进阻力很大。专题教育开展以后,干部主动请缨的多了。如今年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业用地供地面积完成量和完成率均排名全市第一;“三旧”改造、拆违完成量排名全市第三;曾被浙江卫视曝光的久拖20年不决的桥头镇纽扣行业污染整治一事,上半年仅用3个月就解决了群众的切肤之痛;拖延3年拆不了的41省道南复线岩头段2幢“钉子”房,仅用5天就顺利拆除;永嘉县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迁扩建工程占地262亩,涉及拆迁农户72户,端午前后,仅用7天就顺利进场施工。推进工程项目提速敢冲锋——落实县领导“九联系”制度,每位县领导冲锋在前,分别同一批重点工程、招商引资、美丽乡村等九个类别的项目,建立“一对一”署名挂钩联系,累计联系项目共327个。特别是对推进永嘉“三区两美”建设三大产业集聚区项目的挂钩联系,实行定期研判,采取“县领导+分管单位负责人+业务科室骨干”的组团帮扶方式,“定人、定责、定时”帮助推进。今年来,永嘉县招商选资、扩大投资齐推进,到位资金49.62亿元,8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限上工业投资完成率排名全市首位;5个重大农业招商项目落地,楠溪江被中国旅游总评榜评为“年度最受欢迎景区”;楠溪江河口大闸、巴菲特金融大厦、甬台温天然气管道永嘉段等项目科学稳妥推进。
作风要实、执行要严,抓落实没商量。为有效解决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或解决问题不力的现象,永嘉盯牢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抓“严实”。坚持“随机调研”,让发现问题经常化——在县领导层面开展“微服私访、随机调研”,深入基层站所、村居农户调研,加强一线问题督查,防止各镇街和部门单位形式主义、办事不公,倒逼问题解决。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微服私访、随机调研”活动58次,梳理反馈问题89个,以督办的形式挂牌,要求限时整改落实。截至到目前,绝大部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中层督考”,让解决问题刚性化——深化“重点中层科室干部督考”活动,对全县涉及执法审批单位的59个中层科室进行督考,剑指“中梗阻”、“小鬼难缠”问题,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对47名经考核不称职人员开展了继续教育和试岗培训,对6名通过督考排名靠后的中层干部进行了刚性交流。坚持“作风巡查”,让正风肃纪常态化——深入开展农村基层作风巡查,抽调83人组建巡查办和4个巡查组,每个巡查组再设2个信访化解小组,层层推进巡查工作。目前,全县共对25个村进行巡查,“体检”村干部1688人,受理农村信访举报265件,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干部101人,开除党籍36人。
市审管办“放管服”并举
力推改革优服务
市审管办(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党组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到“放管服”三措并举,有效推进我市行政审批制度综合改革,构建“依法、高效、便民、透明”的审批服务机制。
强信念、严纪律,全面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拧紧思想总开关。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性教育常态化,领导班子带学促学,党组书记率先讲党课作动员,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利用每半月理论中心组、每周例会等机会,紧扣专题教育要求带头研学,引导党员干部以科学理论修身,补足精神之钙。查摆问题促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班子成员分别带头赴基层一线、相关企业、镇街平台及基层站所,采取实地走访、交流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到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的不扎实和推进不快等问题28条,查摆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严不实”问题41条。在此基础上,坚持思想问题和业务问题一起改,比如,历经1个月时间,制定了温州市行政审批系统制度重建综合改革方案。扎紧篱笆明规矩。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的工作运行约束机制,厘清各处室间的责任边界,严明政策法律底线、工作规则和廉政纪律,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办事指南,形成了一套规范统一、责任明确的工作制度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强效能、应挑战,积极创新审批制度改革机制。一方面,敢于担当促进改革。大力推进中介机构脱钩改制,放开市场充分竞争,中介服务提速达44%以上。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场准入“五证合一”,在国家要求工商、质监、税务“三证合一”的基础上,结合温州实际,自我加压、担起责任,将统计、社保纳入形成“五证合一”改革体系,办证时间从原来的15天压缩到3天内完成。积极解决部门法规与政策文件交叉问题,按照“超常规不违规”的破题思路,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为办事群众协调解决文件“打架”等审批难题26件。另一方面,勇于作为创新方式。面对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来回跑不方便”等问题,克服系统并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困难,采取“互联网+政务”的新模式,将政务服务网向镇街和社区(村居)覆盖延伸,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五级联动”审批格局,全市 95%以上的审批事项纳入网络系统办理和监督,78项事项实施跨层级联动网上审批,市本级58项事项可由群众在外网直接申报和相关资料网上传输,审批部门预审查,切实打破时间、空间制约,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有效解决基层办事难等问题。此外,积极向省政府办公厅争取“证件网上申请、快递送达”试点,目前已明确10个部门108项事项实行证件网上申请、网上预审查,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证。
强服务、谋实事,全力打造高效便民服务品牌。首先是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推行公共服务窗口无休日办公制和无午休预约服务制,主动延长服务时间。截止到目前,共办理事项56297件,解决了上班族“办事要请假”问题;建立基建项目审批全流程管理机制,实现行政审批30个工作日,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全流程100天的目标,深化无偿代办服务,建立“招商、审批、监管”协同机制,助推温商回归项目落地。同时,加强探索创新。针对当前制约我市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园区投资审批的诸多难题,以“真抓实干、善于破题”的作风,推进创业创新改革十大举措,建立企业注册便利化机制,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行“园区+环评”审批改革,简化前期手续,优化流程,合并环节,厘清边界,明确审批责任,建立快速审批机制,为投资主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保障。此外,强化监督管理。在推进改革和深化服务工作中贯穿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通过办件预登记、第三方测评、电子监察、案卷内审、一事一评等手段,建立了一套标准统一、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和作风建设常态化督查机制,评价结果每月公开,排名靠后的面对面约谈,违反规定的严肃问责,确保服务真到位、作风真转变、效能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