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时许,温州市区信河街路段,一名女子一手拿着手机,一手牵着孩子过马路,眼睛却一直盯着手机。温州交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执勤民警单铁发现后,拦下该女子。
“‘低头族’过马路不仅给自己带来危险,有时候也确实影响了交通。”单铁表明了身份,向女子说明了情况,“今年1月1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影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通行被列入重点整治的不文明行为中,违反者将处以警告或10元罚款。”单铁根据该条例,对女子作出罚款10元的处罚。“处罚不是目的,希望你走路时不要再看手机。”
今年1月中旬,温州针对过斑马线“低头族”开出全国首张罚单。记者了解到,截至2月19日下午5时许,针对“低头族”,温州公安交警已累计处罚1015人,其中罚款275人,警告740人。
单铁将女士的身份证号码输入系统,现场打印罚单,并告知女子,用手机扫描罚单上的二维码即可缴纳罚款。
有人提出疑问,低头多少时间够得上处罚?温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徐志宏表示,“其实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哪怕只低头一秒也存在隐患。因此,我们以影响个人安全和车辆通行作为处罚原则。”
据温州交警部门统计,被处以警告、罚款等处罚的只占民警处理该类违法的40%左右,大部分为口头教育。以下两种行为一般不予处罚:一是瞬间低头的;二是过马路打电话。
条例实施以来,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记者在信河街路口观察了十几分钟,发现行人在等红灯时有玩手机的现象,但绿灯亮起后,都自觉收起手机,快速通过斑马线。
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管理初期,人行横道线上慢行较严重,随着管理深入以及知晓率的提升,慢行情况逐步改善,市民快行理念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