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交管队伍,他们只有25人,管辖面积却占鹿城区总面积一半以上,道路总里程达387公里,北接永嘉、南邻瓯海、西接青田、东望鹿城……守护着鹿城区大“西门”的交通。
温州交管局一大队五中队民警9人、辅警16人,负责管辖藤桥镇、山福镇两个乡镇,辖区总面积164.57平方公里,共52个行政村,道路总里程达387公里。面对如此大的管辖面积,在让群众对公安交警工作的满意和认可上,中队用心工作,用情付出,与辖区群众搭建起了一座牢固紧密的“连心桥”。
近年来,中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青年文明号、温州市青年文明号、鹿城区基层满意站所等荣誉称号。
聚焦难点要点 街坊邻里安全系于心
扎根鹿城西部本土,交管局一大队五中队结合“忠诚担当,畅安为民”的警队精神,团结全体民警、辅警及广大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争创人民群众满意的“枫桥式交警中队”。
在中队办公楼指挥室里,大屏幕上显示着仰义高速出入口、瓯湖线盛业路路口等辖区内主干道的实时交通情况。副中队长洪武告诉记者,由于管辖面积大,日常管理时借助视频巡查提升工作效率,如果出现需要现场处理的情况,他们将立刻定位赶到现场。
今年,按照省级示范样板中队要求,五中队数字勤务指挥室建成。今年1月至10月,依托监控平台系统,加强对工程渣土车违反禁令标志、闯红灯等突出违法行为的查处,实施精准打击,工程渣土车违法明显减少。
随后,记者跟随洪武来到了藤桥镇主干道之一瓯湖线,行驶至石埠大桥前停了下来……这一座约两百米的桥,下坡弯道,看上去平平无奇,却有着曲折的故事。
去年上半年,藤桥镇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夜间,石埠大桥上,一位村民在骑电动车经过时不慎从桥上摔落,失去生命。痛定思痛,完善基础设施成为当地政府和交管局一大队五中队迫在眉睫的事。
如今231米的石埠大桥,车道两侧护栏都被涂上了黄黑色相间的反光涂料,安装了反光灯带,护栏高度也从1米左右加高了约40厘米。不仅如此,作为藤桥镇主干道,瓯湖线沿线桥梁都被统一添加了这些设施。每一个十字路口,也都安装了爆闪灯,它们在夜间频闪,警示着往来车辆:前方是路口,或有行人。
今年以来,中队强化交通事故研判分析,聚焦关键区域、关键时段、关键行为,精准用警,全力开展酒驾、超载、超员、电动车、渣土车等各类严重交通违法专项整治。今年1月至10月,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3650起,辖区亡人事故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辖区道路交通安全态势平稳。
“金点子”频频巧宣传 向村民们再多走几步
“金琪益祝全家平安”“林潮辰祝妈妈平安”“杨子家:我爱你”……11月初,藤桥小学课堂上,孩子们捧着精心绘画的安全头盔,在交警叔叔的镜头前留下甜甜的笑容,还有他们对家人满满的爱。
“我们准备了涂改液,在课堂上以知识问答形式赠送安全头盔,让孩子们把自己名字和对家人的平安祝福画在头盔上。”洪武说,如此一来,安全头盔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它是一份安全保障,一份爱心礼物,更是子女对父母的牵挂,将安全出行理念带入家庭。
今年“双十一”傍晚,藤桥镇南岸村公园热闹非凡。投影、帷幕、话筒,洪武和同事们来“摆摊”宣传了。他们用温州话讲交通知识,拉近了距离,引来许多街坊邻里。随后,他们结合辖区交通事故多发的情况,深入浅出,对农村道路环境、学生出行乘骑电动车、大货车盲区等常见交通问题,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洪武说,日常交通管理工作,难免让群众产生戒心,只有通过不同的宣传点子,才能走进街坊邻里间打破这样的刻板印象,树立安全意识事半功倍。
中队的日常相伴不仅在线下,线上也十分热闹。“渔藤路跟昌源路,斑马线红绿灯坏了”“两个路口灯的问题已统一上报,一起维修”……中队辅警崔华平的“警民时时通”微信群里记录着这些对话。
“两处信号灯均已恢复正常。”当天下午,洪武在群里反馈实时情况。村民随后发送了“大拇指”微信表情点赞办事效率。
记者了解到,因交管局一大队五中队地处城区西部,辖区群众办理相关交管业务曾经面临不方便的问题,中队以窗口交通违法处理大厅为主场,积极协调藤桥邮政部门,在藤桥邮政银行窗口设立“警医邮”处理网点,就近办理车管业务,打造身边的交警队、车管所,缓解了辖区群众办理业务的需求。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中队窗口共办理简易案件7771起,群众回访满意度达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