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关注的小事,就是民生的大事。2020年接近尾声,百姓的烦心事、糟心事都解决了吗?即日起,本报围绕民生热点问题,梳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温州网络问政平台上的投诉、建议,推出“民生问政回头看”系列报道,看看有关部门如何剑指民生难点,推动各项实事落到实处。
欧洲城是温州市区“月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布着大量酒吧、KTV、餐厅等,成为许多市民夜生活的“打卡地”。但令人头疼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华中大厦与丽都大厦之间的背街小巷,深夜违停、乱鸣喇叭问题频现。居民们纷纷抱怨,部分居民在温州网络问政平台投诉,向相关部门寻求解决之法。
今年11月初,交警二大队对该区域进行追根溯源,联合街道、社区等部门,将各项管理措施渐次落地。经过一个多月整治,附近居民重拾往日的“安静夜晚”。
(整治前:欧洲城华中大厦附近。)
(整改后:华中大厦、丽都大厦施划禁停网格线。)
喇叭声半夜扰民
居民苦不堪言
“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李先生家住欧洲城附近,谈起最近的睡眠质量,他很满意:“自打家门前的小岔路整治后,在夜间很少听到乱鸣的喇叭声。”然而,前不久他还在为小区附近夜间乱鸣的喇叭声发愁。
李先生当时在温州网络问政平台的投诉是这样的:江滨西路丽都大厦与西边的华中大厦及南边的沃尔玛超市形成Y字型的小岔路口道路拥堵,造成汽车乱按喇叭,尤其在1点到至3点噪声污染严重。
与李先生有相同烦恼的还有市民郑先生。他同样投诉至温州网络问政平台,希望相关部门能对该处加强管理。
“欧洲城是市区典型的商住一体区域,夜间最高峰时,有20多辆出租车在附近排队候客,造成严重道路拥堵,鸣喇叭的现象频现。”五马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叶醒芬说,睡个安稳觉,曾是附近许多住户的期盼。
追溯问题“结症”
寻求破解之法
11月初,针对居民投诉的痛点难点,交警二大队采取人力“硬管理”,辖区中队联合江滨派出所组成整治小组,在每天凌晨2、3点,对江滨西路丽都大厦周边路段加强巡逻管理,以规范车辆文明行驶,杜绝按喇叭等违法现象。
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警力,但效果却没有预期理想。交警二大队负责人解释道:执法人员在现场管理虽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一来人力投入较大,二来乱鸣喇叭的声响单纯靠执法人员的耳朵去判别存在误差,可以说“事倍功半”。
如何拨开云雾,解决问题结症?大队找出欧洲城周边道路夜间交通秩序乱象的相关视频反复研究,追根溯源,分析探讨。“附近娱乐商铺众多,东、西、南三个方向的车辆都从华中大厦、丽都大厦Y字型的交汇驶入,再加上出租车违法排队候客,造成路面堵塞,故而出现乱鸣喇叭的现象。”找出夜间乱鸣喇叭的症结,交警部门对症下药,制定“管违停促禁鸣”的破解之法。
随后,交警二大队主动与五马街道取得联系,多次联合街道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勘查,谋划出初步具体方案:撤销“Y”字型路口的8个路面停车位,清理附近石墩、花盆等障碍物,让道路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在现场施划多个禁停网格线、设置警示牌、安装24小时抓拍“电子警察”。大队联合街道、社区与丽都、华中大厦住户代表、周边住宅物业、沿街商户等展开讨论和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其次,大队在区域间进行积极宣传,营造管理氛围。
11月11日,交警二大队组织警力持续向欧洲城周边过往车辆、娱乐场所、住宅区等,挨家挨户发放禁鸣宣传单。为扩大宣传,大队还主动对接移动公司,向经过该区域的驾驶员发送禁鸣提醒短信。11月28日电子监控抓拍系统启用之前,他们还给被监控抓拍到的违停车辆车主发送温馨提醒,做到精准宣传。
随着解决措施的层层推进,短短的十几天,居民惊喜地发现:夜晚的喇叭声几乎听不见了,出租车排长队候客的现象消失了。交警部门最新的数据显示,12月9日,该条路段出租车违停数据为0,整治的成效正被慢慢释放出来。附近的住户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整治成效点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交警二大队负责人说,他们还将持续对该路段进行监测,做到无死角、抓拍全覆盖。此外,将不定期组织警力进行抽查,确保不反弹、不回潮。
评论:群众事无小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小事”虽小,意义重大。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夜间噪音扰民,看似是“鸡毛蒜皮”,但却困扰欧洲城附近的居民已久。在此次接到市民投诉后,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多种方法尝试,先是值班民警每天凌晨2、3点蹲守在华中大厦、丽都大厦的Y字型小岔路,用人力劝导来往车辆不要乱鸣喇叭,办法虽然很“硬”,但让群众看到了部门下决心解决问题的态度,最终,通过科学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并群策群力寻到破解之道。
在解决欧洲城周边乱停车乱鸣喇叭这件“小事”的过程中,辖区交警部门没有因为事难而推诿,也没有“差不多就行”的敷衍塞责,而是多一份“千方百计”的尽心尽责。
群众事,无小事。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心事,才能真正一心为民,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收获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