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政府信息
创新裂变培育新动能——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之三
日期:2020-12-28 08:46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日报 字号:[ ]

12月19日,在温州高教新区,温州电商直播产业园开园,300家合作商家同时入驻,引领民企勇闯数字转型之路。

12月22日,鹿城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温州城市数字科创园核心区六大工程,要以数字经济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12月25日,在温州高新区,中国眼谷超级眼视光医院手术中心正式启用,助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高地。

……

连日来,温州创新版图上展现出多点开花的绚烂景象,这是温州加速创新裂变培育新动能的一个生动截面,透射出的正是温州活力十足的“创新场”。

这背后,是温州锚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地位,围绕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带来的“战果”——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和瓯江实验室的“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渐次成形,高能级创新平台、重大科创项目、高层次人才等关键创新要素落子如飞……一个个冲破疫情阴影的捷报频频传来,发出温州聚力科技创新的强音,凸显奋力开创科创高地建设新局面的温州作为。

放大尖峰引领的“高地效应” 

区域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是城市抢夺创新资源的关键利器。

温州正积极融入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着力构建引领区域发展的创新格局,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能级,为引进高端创新要素、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创造先机。

一张加速建设“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的施工图、作战图挂出来了——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八大攻坚”行动迭代深化,新增高能级平台10家、超亿元创新项目50个以上,温州国家高新区排名向全国前40%目标迈进,乐清、瑞安省级高新区持续进等升位。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点区块加快形成“九大场景”,“1030”交通体系基本成型,高标推进国际未来科技岛建设,打造全链条服务、全市域溢出的创新策源地。

高水平办好2021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加快“一园一城一中心”建设,争取永久会址落地。

大力推进瓯江实验室建设,聚力打造全国第一、世界一流再生调控和眼脑健康平台,争取重大科学装置落地。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虽已落幕两个多月,在峰会开幕式点亮环节推出的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学术中心和产业城(简称“一园一城一中心”)里,一批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领军型人才产业化项目、高层次人才落地花开,回响“声声”……

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浙江大学全球温商合作中心落地启动,搭建起推动浙大资源与世界温州人资源对接合作平台;在世界青年科学家产业城,北斗产业基地加快项目集聚,大唐5G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学术中心,由李校堃院士领衔的“浙南美谷”项目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美妆检测科研中心,一批医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破茧而出……

尖峰引领的“高地效应”持续放大,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汇聚,深层次创新驱动一触即发,一个区域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放大产研一体的“裂变效应”

创新链精准对接产业链

位于浙南科技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科研大楼今年10月投用,在投用仪式上,该院与温医大附一院共建的联合医学转化中心揭牌,与多家创投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日前,该院又接连成立生物医学物理中心、海洋生物技术温州联合研究中心,一个面向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基地加速蓄势起航。

“打造创新平台,组建创新团队。”研究院副院长叶方富介绍,为加快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结合、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该院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签约共建海洋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搭建海洋生物材料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平台。启动生物医学物理中心,集聚国内生物与物理交叉领域的顶尖科研力量,希望在医用材料、技术、装备研发上快速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放大产研一体的“裂变效应”,实现科研院校科技研发能力与企业生产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是以技术力量推动经济增长的便捷路径,也是构建科技与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现实基础。

为此,温州将积极推进国科大、浙大、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等高端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等创新平台集聚作用,努力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孵化裂变,进一步提高创新机构平台研发产出率、技术转化率、成果落地率。

中国眼谷由龙湾区(温州高新区)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合作共建,依托温医大和附属眼视光医院在品牌、资源、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由政府、医疗机构、投资机构、眼健康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国际一流眼健康全产业链综合体。这是全国乃至全球眼健康领域唯一一个全产业链科创园区。近日,中国眼谷迎来了第65家注册落地的企业——浙江因诺维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搭建产研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中国眼谷综合办公室主任徐良德介绍,中国眼谷医药创新与审评柔性服务站将于近期正式授牌。这是浙江省药监局在温州设立的第一个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服务机构,将打通医药或医疗器械企业注册审批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吸引全国眼视光行业企业来温投资创业。

放大优质生态的“雨林效应”

厚植沃土培育创新主体

在温州,创新裂变“破圈”袭来,正催生一个个生活、生产、生态相融合的城市活力新空间,繁衍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城,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富春未来社区全面启动建设,含有248米超高层建筑项目的商住综合体项目即将崛起,科技赋能提升生活品质场景即将绽放,一个“时尚创意+科技双创”的未来社区样板呼之欲出。

世界青年科学家学术中心,以890亩七都岛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用地为范围,启动建设温州国际未来科技岛,将借助浙大创新创业研究院和浙大校友企业的科创、人才、资本等优质资源,聚焦温州产业发展需要,高水平打造长三角科技企业总部园、温州国际科技金融中心、温州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化服务中心、国际康养中心、国际教育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七都岛将建设成为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国际人才集聚”为一体,科技、生态、生活“三美融合”的国际未来科技岛,成为辐射长三角、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格局,优化有利于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引育、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环境。

为此,温州将完善推广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经验,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实施“揭榜挂帅”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规上企业和高新企业“双迈进”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450家以上。联动推进人才引育五大工程,争取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30个、博士200人、领军人才170人以上、新增人才20万,实现“鲲鹏计划”加速突破、“引才计划”翻倍增长。加快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温州走向未来,必将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从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转向依靠人才、依靠创新上来。

在国家战略指引下,一个更加富有创新活力、更加独具魅力的温州正昂首阔步奋力先行,精彩书写“创新史”的新篇章。(记者 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