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电动自行车超305万辆,在册商家近2000家……电动自行车“骑行潮”的来临,使停车、充电等话题受到关注。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一番探访。
一年半商家增至近2000家
记者开车在市区兜了一圈,发现居民楼比较集中或热闹商圈附近,开出不少卖电动自行车的店铺。在黎明西路,从温州数码科技广场到南站天桥,不到一公里的路上就有小牛、雅迪、五星钻豹等6家店。
市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电动自行车超过305万辆。市市监局登记注册分局透露,目前全市经营范围含电动自行车销售的近2000家,2018年底全市为1280家,一年半时间增加56%。
地下车库充电桩位抢手
温州电动自行车数量大增,停车、充电等问题随之凸显出来。
记者走访市区多个小区和地下车库发现,住宅区或单位的路边和门庭是市民常随意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地点,许多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也停得满满当当。
看管下吕浦一区某地下车库的陈阿婆说,这两年电动自行车看着多起来,在旧小区里随处停放着不少,她看管的车库每天晚上基本被电动自行车停满。因为这里有30个充电桩,每天晚上下班以后来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排起了队。
前天晚上,在新城一幢居民楼的地下非机动车库,装了充电桩的数十个位置已停满电动自行车。住户刘先生说,他每天一下班就想骑着电动自行车回家“抢桩位”,迟了不一定有。
消防:规范停车安全充电
记者走访了解到,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问题,各小区物业普遍鼓励业主“集中停放”“集中充电”,因为一旦有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往往“火小灾情大”,容易引发严重后果。
市消防救援支队有关人士介绍,有市民见车棚远,就把电动自行车停在楼道口;有人觉得小区充电桩麻烦,自己拉条线路充电……这些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的行为都是很危险的。“目前温州基本每个村居、社区都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安全充电点,提倡市民集中充电、合理控制充电时间、规范充电。不能在住宅内充电,不能飞线充电,不能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不要盲目改装,不要购买使用非标或超标电动车。”该人士提醒,有时过多充电也是引发电动自行车自燃的主因。一般情况,电动自行车充八小时左右的电就能够满足需求,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省事,直接让电动自行车充电过夜,一充就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样反倒会降低电池寿命。
新闻+
交管部门介绍,今年以来,温州公安交警多措并举,开展电动自行车骑行安全宣传和违法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查获电动自行车违法258577起,其中市区查获118163起;全市查获未戴头盔162450起,市区查获未戴头盔67254起。在加强宣传和严查严管之下,今年一季度,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同比下降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