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8时30分,在市区环城东路口,一位老伯朝着行驶而来的车辆摆手,无视对面红灯的警示直接过斑马线。这是记者当天蹲点的30分钟里,该路口闯红灯的83名行人中的一位。其间,还有不少人边过马路边玩手机。
《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19年开始实施,其中,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影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通行是条例明文禁止的行为。近年来,温州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整治行人闯红灯,取得了一定效果。人们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也在逐步形成,但还未能完全根治这一违法行为。
如何解决行人闯红灯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闯红灯现象有所改善,但仍然可见
上述十字路口,临近环城东路口BRT公交站、华盖山公园、温州市实验中学、农贸市场、海坛广场,平时人车流量都比较大。西侧的路口,行人过街需要经过两个红绿灯,靠近南边的斑马线较长,靠近北边的斑马线较短,而多数行人闯过的是较短的红绿灯。“这边距离近,走几步就到了。”一名闯红灯的行人直言,他刚好错过绿灯,便跑了过来。
不仅是环城东路,许多路口都存在着闯红灯现象。
12月9日下午3时30分,记者来到公园路与解放街路口。此处为机动车单行线,斑马线较短,红绿灯间隔30秒。据记者观察,10分钟内共有15名行人闯红灯,其余大部分行人都能够遵守交通信号灯。在闯红灯的行人中,多数人是在目测后方没有来车后迅速穿过马路,也有一部分是抢在信号灯变绿的前几秒穿过马路。
对此,五马街口的安保人员说,偶尔会有一些人闯红灯,大部分行人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近年来大家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都有所提升,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改善很多。比起行人,为了抢时间闯红灯的外卖小哥比较多。”
而在五马街与府前街的交叉路口,记者发现,行人基本都能遵守交通信号灯,但有许多人没有走在斑马线上。“斑马线有点远,我看是绿灯,没什么车,就走过去了。”王女士说,她并不清楚一定要走在斑马线上,今后会多加注意。
温州公安交管:积极治理闯红灯
近年来,因行人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乃至亡人事故屡见不鲜。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比,体积小、防护措施少、流动性大,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本就处于弱势,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横穿马路,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除了安全问题以外,闯红灯本身就是明文规定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规定,行人违反信号灯通行可处5~50元罚款。
为了减少行人闯红灯行为,温州公安交管也在积极治理。如全市首条城市交通“智管”示范路大南路上,就有专治行人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的“黑科技”——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行为,对行人面部信息进行提取、识别,对违法行人进行滚动曝光,并通过数据对接落实违法行人身份,有效引导行人文明安全出行。
除了“黑科技”辅助外,2019年,“低头族”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被纳入《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温州文明交通创建步入法治轨道。另一方面,温州公安交管加大行人文明出行的宣传,并加强路口志愿者的宣传劝导,引导交通参与者遵章守法,文明过路。许多路口都设置了交通劝导员,及时制止想要闯红灯的行人,而大部分行人也能听从劝导。
12月9日下午,解放街与人民东路的十字路口,过街的绿灯还有两秒就变成红灯。一位小朋友推着婴儿车站在路口观望,他的妈妈及时叫住了他:“马上就变成红灯了,我们等下一个绿灯再走。”
温州公安交管提醒,行人通过斑马线时,要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要计算好过斑马线的时间,如果仅剩一两秒,建议等下一次绿灯再通过斑马线;在经过斑马线时,要做到不嬉戏跑过、不低头看手机,时刻注意交通情况;骑行非机动车经过斑马线时,应当下车推行;遇到两个红绿灯的斑马线,如果时间不足,应当在中间安全岛等候下一个绿灯再通过斑马线。文明、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创造,只有人们整体的交通认知素质得到提升,行人闯红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