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瓯海,有这样一支基层交通警察中队,他们执法规范、打击有力、防范有效,还挺用心,从大量工作的细微处,提炼出疏导交通、查处违法、服务民生的“金点子”,再运用到实际工作,分分钟传递着马路上的温暖和平安。他们就是温州公安交警四大队一中队。日前,2021年度瓯海区万人评机关中层科室和基层站所(服务窗口)活动满意和不满意单位名单公布,该中队在全区630个单位中脱颖而出,跻身12个满意单位队列。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全队的辛勤与汗水。温州公安交警四大队一中队现有民警9人,辅警40人,管辖区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区北至振瓯路,南至瓯海大道,东至西山路,西至温瞿线宁波路,沿线涉及景山、新桥以及郭溪、娄桥、梧田的部分辖区,共13个社区、3个行政村。近年来,中队坚持将 “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的“三能”要求转化为推动日常工作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切实推动警务改革效能,努力做到“秩序好、事故少、群众满意、党委政府认可”,为辖区群众铺就了一条安全、有序的平安路。
强管理、见实效,坚守岗位保畅通
“警力少、任务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对他们日常执勤工作的真实写照。2月23日早上7点,离正式上班足足还有半小时,但四大队一中队的执勤民警,早已整装坚守在各自的“责任田”上。春节以来,降雨不断,天气阴寒湿冷,持续的降雨,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维持交通秩序疏导工作增加了难度。副中队长谢叶铓介绍说,路面上的工作,透明度高,关注度高,没有一支业务精、形象好的队伍难以完成任务。为此,中队从自身队伍管理着手,要求全体人员每天上班提前到岗,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只要道路畅通了,事故下降了,我们心里就高兴。”这是中队每一位交警的心声。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人流车流密集的早晚高峰时段,中队交警总是按时守在辖区各个交通节点,一丝不苟地指挥交通,核查车辆信息,让道路变得更加安全畅通。这期间,还不断上演了一出出感人的事迹。副中队长陈胜君15年如一日扎根交警路面一线工作,去年以来一周3天把“家”安在中队,放弃了40多个休息日;副中队长张维益原本要接受手术,但一心牵挂着疫情防控期间任务重、人手不够,又放弃治疗跑了回来;军人出身的90后台州小伙子邱强楠,一句“我是年轻人可以多干点”,就包揽了最苦最累的凌晨勤务,而他自己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过老家……“只要老百姓认可我们的工作,再苦再累也觉得值。”谢叶铓说道。
肩上有责,心中有民。作为新时代一支纪律严明的交警队伍,中队以有限警力努力实现辖区“秩序好、事故少、群众满意、党委政府认可”的目标。据悉,中队围绕“压事故、护平安、保畅通”的目标,以“减量控大”为抓手,锚定重要节点和关键时段,紧盯工程车、客运车、危化品运输车、电动车等重点车辆,严厉查纠酒后驾车、超员、超载、疲劳驾驶、无牌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道路安全治理,全力压事故、保安全。2021年,中队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4182起,其中电动车违法21892起,酒驾261起,其中醉驾95起。
抓热点、治乱点,交通治堵保平安
在广化南路高翔工业区至瓯海大道段,有条会“发光”的斑马线,提醒过往车辆礼让行人。这条斑马线是该中队根据“文明交通+智能交通”的理念,联合区交通工程建设中心打造的,拥有地磁感应、方向识别、语音警报、高亮屏显等多种功能。“实在是太酷炫了,尤其在晚上更能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今年初,斑马线亮相后,不少市民表示第一次见到这种斑马线,尤其是晚上很醒目,很远就能注意到,很有安全感。
而走在中队所辖区域的主要道路上,行人经常会看到交警骑着警灯闪烁的摩托车,风驰电掣,火速处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突发事件。2月24日下午3时许,中队接到一起翠微大道与温瞿东路交叉口面包车与货车刮擦的交通事故,接警后,中队民警张永胜2分钟就到达事故现场,对双方进行调解,仅用5分钟就将这起事故处理完毕。“见警率高、管事率高,有警处警,无警巡控”,中队建立的8分钟接处警制度,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城市交通治堵,不仅要整出好的秩序,更要让群众交通获得感明显增强。”谢叶铓表示,对于群众关心期待的,中队总会主动采取措施,一一解决问题。据悉,中队所辖区域有大量老旧住宅区,长期存在道路狭窄、停车混乱等问题。在一次走访中,陈胜君了解到景山社区花苑路违停现象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给周边居民日常出行带来较大影响,便迅速将这一问题纳入问题清单。“我们主要是通过给小区设置微循环,重新规划停车位,设置禁停标志和网格线,以及安排警员以‘先宣传、再劝导、后抄告’的管理模式来开展花苑路交通秩序治理。”陈胜君说。2021年7月,这个“顽疾”得到根治,受到社区以及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2021年6月至9月,景山街道实施西山东路整治工程,这给沿路景山小学的上学、放学带来了不小压力,道路施工加上随意掉头、随意停放,周边市民直呼“不好走、太危险”。为此,中队在上放学高峰期将部分路段改为禁行线,并安排民警和学校教师、家长一起做好交通引导,一下子缓解了该路段的交通拥堵现象。
“2021年,我们还相继解决了辖区中净水路、花苑路、六虹锦苑、西江月小区、金达路瓯海东方客运等各类道路交通堵点乱点问题,辖区交通事故、拥堵警情明显下降,道路畅通率明显提升,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谢叶铓说道。
此外,中队还每月定期召开事故研讨会,结合事故处理和接处警工作,深入分析多发点位事故原因,排查隐患点,2021年自主排查辖区斑马线淡化、护栏破损、树木遮挡等道路安全隐患400余处,整治率达100%。紧盯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农村面包车隐患清零工作,运用电话督促、约谈督促、发函督促等各多种举措扎实推进户籍化管理相关工作,累计排摸重点车辆企业60余家、重点车辆600余辆、重点驾驶员700余名。建立“微清单”,延长“微触角”,推出“社区交警”模式,划定“一亩三分田”,定期走访座谈,强化民意感知,将宣传重心放在社区村居老人、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环卫工人、大型客货车、出租车、外卖快递等重点行业,结合“七进”宣传,开展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多层次、全方面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携手创建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2021年共开展宣传活动40余次,累计宣传5000余人次。
一日清、零次跑,为民服务保质效
“不用出门在家就能办理,太方便了。”2021年以来,围绕群众关心的服务时间、服务效率等问题,该中队窗口的“娘子军”们把劲头聚焦在“服务”上,把功夫下到“行动”上,实行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服务承诺全公开,材料一次性告知,有效推进服务质效,实现群众一次跑甚至网上办结零次跑,群众回访满意率100%。
“为提高办案效率,我们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远程教当事人利用手机微信快办,解决扣车等一般程序案件。”作为窗口“娘子军”的领队,民警孔建华还带领“娘子军”们全力开展“交通违法一般程序快速办理”机制,成为瓯海区最早大面积使用的违法处理窗口,切实让群众感觉到方便与实惠。同时为了引导办事群众学会在线上自行提交申办,缩短处理时间,孔建华还细心地将“快办”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制作成操作指南。据统计,2021年,已完成“零次跑”案件近700件。
“当日事当日毕,我们中队窗口还实施了‘一日清’制度,让所有的案件都在期限内处理完毕,避免造成积案。”谢叶铓表示,在孔建华的带领下,整个窗口都非常认真负责,特别是孔建华几乎没有一天是准时下班的,她总是说我家住得近,迟点下班没关系,总是要把工作先做好的。
小小改革带来大大获得感。窗口“娘子军”们凭借着“小窗口”作出了违法处理大厅管理工作的大文章。2021年,一中队违法处理窗口接待违法处理人员约3万人次,接听群众咨询电话1251人次,处理违法27369次。
正是靠着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2021年该中队收到群众锦旗7个,感谢信3件,并荣获全市公安机关“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行动成绩突出集体、交管局先进基层党支部,9名民警、辅警受到三等功、嘉奖和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