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交警风采
潘爱娥:在平凡窗口,绽放别样精彩 | 温警“她”力量
日期:2023-03-23 09:04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字号:[ ]

“热线潘警花”、“拆弹小专家”、“跨国店小二”……在用心用情去体会窗口服务这门艺术的过程中,温州市公安局交管局车管所网办中心副主任潘爱娥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称号。“我们车管人的工作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让温州人变‘懒’。”她笑着说。

“热线潘警花”

“各位听众,上午好!”每周五上午9时45分,潘爱娥准时与广大听众在电波中相遇。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热线潘警花”。9年来,她在线解答群众咨询8200多个,通过媒体解读车管政策880多篇次,通过AI解答更新咨询问题4860多条。

回想2012年,潘爱娥刚进车管所时,虽然当时已经建立了信息系统,可敲击键盘的同时,总喜欢多加一份纸笔。复杂的业务往往需要群众提供多种资料,还要跑多个窗口,环节多了,难免有人弄错,一些性子急的群众跑多了,就会拍桌子发火。“很庆幸自己颇具亲和力以及多一份的纸笔,耐心安抚,帮忙多跑几个窗口,详细记上资料和步骤,争取为群众一次办结。”她说,刚入行时,正是多了一份纸笔,让她磨炼出了一份耐心和细心,这也为“热线潘警花”的广受认可打下了坚实基础。

“拆弹小专家”

“娥姐,这事儿你非帮忙不可了,这老伯今天已经连续三次投诉了,火气很大”,看着焦急又无奈的接线员小潘,潘爱娥知道他又遇到棘手的事儿了。

原来,舒老伯曾因车辆未年审被查扣,正面临扣满12分的困境,这无异于直接作废了他的驾驶证,一气之下,他投诉车管所没有做好年审提醒。

经过查询核实,多次联系辖区中队和执法大队沟通后,潘爱娥给他出了一个“妙招”——利用时间差,延期处理。还记得舒老伯在电话那头连连感谢:“你真好啊,帮我想了这个办法,保住了我的驾驶证”。

2016年底,浙江省首创“最多跑一次”改革。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把事情办好,对老百姓来说肯定是好的,可对于车管人来说,担子显得愈发沉重了。改革之初,车管服务跟不上群众期盼,投诉日益增多。同事们一遇到搞不定的投诉,总喜欢把群众或督办件带给潘爱娥,临走前还不忘狡黠一笑:谁叫你是“拆弹小专家”。去年,她办理督办件2200多起,始终保持“零差评”。

“跨国店小二”

疫情期间,有两位侨胞预约了“跨国”换证业务。车管部门在审核时发现,只剩下一天的时间可以“救活”这个驾驶证。于是,他们立即尝试联系这两位侨胞,但预留的国外号码却一直无法接通。此时,该如何突破时空障碍这个大难题?

经过群策群力以及三个多小时的查询,她和同事通过罗马联络点工作人员的帮助终于联系上侨胞,并在第二天下午专门增设了一场连线,为他们提前办理了换证业务。

“我们永远忘不了,业务办结时,屏幕那一端的侨胞有多么感激、多么兴奋。”潘爱娥说,随着“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温州车管所不断推出网上办、就近办、延期办等便民利企举措。截至目前,车管所跨国为侨办理业务2.4万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