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 越 通讯员 娄君祥
“铃铃铃……”不久前,浙江温州市民王先生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一句AI语音提醒:“系统显示您2018年的购车贷款已结清,我们可以帮您在线办理解除抵押手续,您现在方便确认一下吗?”
这通看似普通的电话,却解了王先生的燃眉之急。原来,他打算出售爱车,却在交易前发现车辆仍处于“抵押”状态。“贷款早就还清了,但是因为工作调动,一直没来得及去银行和车管所办理解除抵押手续。”王先生说,过去办理解除抵押手续时,他至少需要跑银行和车管所两趟,如今,这通电话让问题迎刃而解,“太省心了!”王先生通过“温警在线”小程序确认后,仅10分钟就办结了解除抵押业务,不久,机动车登记证书便通过快递送到了王先生家门口。
这一便利的背后,是温州市公安局交管局车管所于今年4月推出的“主动办”服务模式——从过去“群众找服务”到如今的“服务找群众”,通过数据和技术,让政务服务实现“提速提温”。
数据碰撞
服务上门
“很多车主贷款结清后就忘了去办理解除抵押手续。”在温州市车管所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全市抵押车辆的实时动态。许多车辆虽然贷款已结清,却因车主遗忘或银行未联系上车主,导致车辆迟迟未办理解除抵押手续,影响后续交易与过户。
数据显示,温州近6成新车为车辆抵押贷款购入。过去,办理机动车解除抵押手续,车主往往要在银行与车管所间来回奔波,不仅手续繁琐,还常因信息不对称陷入“找不到银行代理人”“拿不回登记证书”等困境。截至目前,全市仍有14万笔抵押业务超3年未办理解除抵押手续,传统模式下的政务服务已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便利化办事需求。
为此,温州市车管所联合温州金融监管分局,与本市102家银行营业点紧密合作,打通金融还款数据与车管业务系统,建立起动态抵押登记数据库。通过“数据碰撞”,系统一旦识别出“贷款结清未解押”车辆,便自动生成代办清单,并以AI语音或短信方式提醒车主。车主只需通过“温警在线”的“车主解除抵押”模块在线点击确认,即可完成全部流程。
改革前,车主、银行、车管所三方对接至少需3至5个工作日。如今,温州市车管所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联通联办机制,在浙江省率先实现贷款与抵押信息的批量互通,并根据紧急程度进行智能分类、动态跟踪。系统还能对超期任务自动预警,确保“不拖不漏”。
“主动办”模式上线后,原本需要多日跑动的业务办理流程被压缩至10分钟内完成,服务更快,群众体验更优。
服务质变
效率飞跃
机动车解押业务只是“主动办”服务的起点。自今年4月该模式试点以来,温州市车管所已将其扩展至6项高频服务,包括驾驶证延期换证、期满换证、6年免检标志申领、驾驶人联系方式变更等,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将予以“主动办理”。
这些原本操作简单,却常因群众“遗忘”“不了解”而被拖延的事务,现在通过系统的智能识别、提前提醒和便捷操作入口,大大提升了办理效率。例如,驾驶人在驾驶证即将到期前一个月会收到温馨提醒短信,内附“一键续办”直达链接和定位导航指引,指导其就近体检换证;车管部门在驾驶证换证逾期注销前一个月增加了“延期换证”业务“免申即办”,并发送温馨提醒短信,告知延期注意事项等。
支撑这些智能服务的,是一整套覆盖“识别—通知—确认—流转—反馈”的全流程数据链条。温州市车管所依托智能数据中心,运用人工智能识别、自动化流程处理、证件信息智能识别等前沿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线下窗口服务到线上“指尖办理”的全面转型。
截至目前,系统已成功识别并办结超过1150笔沉睡3年以上的未解押业务。据测算,系统每月可主动处理约1600笔解押事务,使贷款结清未解押率下降了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主动提醒的触达率、群众响应率和一次办结率等关键指标都在持续攀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从王先生接到的那通“意外”电话,到系统后台自动生成的每一张待办清单,温州市车管所用技术创新推动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双提升”。据介绍,下一步,该车管所将继续拓展“主动办”服务场景,力争打造一个“全流程响应、全周期服务、全天候在线”的智慧车管服务生态系统。